产品设计的十条理论
reprint
2016-08-20

产品设计也称之为体验设计,是一个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以用户体验度为原则, 对产品的界面和交互过程进行研究并开展设计的工作。这是一种在用户纯主观使用产品过程 中建立起来的感受,但是对于一个界定明确的用户群体来讲,体验设计的共性是能够经由良 好设计实验来认识到的。

系统标准
依照用户具体的使用情境和需求来决定是沿用标准还是创新。例如移动APP 产品,因为移动设备有着初始的平台系统特性,产品设计应该遵循平台系统的设 计规范。合理的制定和使用标准,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也有利于产品的一致性, 提升用户体验。除了基础的标准外,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目标用户的情境 决定是否套用标准,或者创新标准。每一个平台系统都有自己的设计规范,并且 系统的官方开发者平台也会向公众公布这些知识,这样我们非常方便的能够下载 到相关的文档学习。
目标导向
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目标而不是关注用户要完成的任务。体验设计就 是“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应用<以目标为导向的设计>方法,进行互联 网产品的设计。”无论是Web产品还是移动APP产品,我们都应当关注用户的目标, 以最简单直接的步骤给用户想要的结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易打断的 使用场景下,更应该避免增加过多的步骤或操作任务。
直觉体验
设计方案必须能够引导用户做出最符合直觉的反应行为。不同的系统平台都 有着各自基础的体验标准,这些标准培养了用户对产品的体验认知,因此我们需 要理解用户的期望、需要、动机和使用情境来制定下一步操作或者内容的出现位 置,让用户能够顺畅的完成交互行为。例如:一个向用户隐喻从右边展开内容的 按钮,如果是从左边展开,那么这就超出了用户直觉,用户潜意识行为就会被打 断,并且需要重新调整,这就无形中增加了用户思考。例如:一个功能按钮,用 户触击后潜意识会认为下一步操作应该会出现在这个按钮的周边,如果跑的太远, 也超出了用户直觉。例如:移动APP产品除了直觉,我们还需要考虑用户的触摸 行为,所以下一步操作的出现位置应该离用户手指最近(舒适的操作范围之内)且 不能被挡住(手指或手掌挡住)。
成本控制
从细节开始减少用户的操作及学习成本,使用户快速上手和识别产品特性。 在实际的产品使用中,用户并不笨,只是懒,远比我们相信中的还要懒。当一个 产品是刚需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吸引用户投入更多时间去理解产品和使用产品, 但是在互联网行业,产品的同质化是很严重的,没有什么产品是不可取代的,所 以在产品设计中,我们要尽量让用户在不同场景情况下以最懒的方式使用产品。 因为用户懒,没有时间深思熟虑的了解我们的产品,所以在产品设计中,要以核 心功能为中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功能和操作步骤,以最效率和便捷的方式让用 户达到最终使用目的。例如:移动APP产品要了解用户的使用情境(碎片化的时间, 随时会被打断),尽量不要增加学习成本(操作学习、界面学习),因为用户的时 候是碎片化的,他们没有太多时间学习,特别是多手式操作是有学习和记忆的成 本的。
需求设计
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避免参杂个人的主观喜好。设计工作开始之前,需要 先想清楚:用户是谁,他们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提供真 正能够解决用户问题的设计方案,而不是自己喜欢的设计方案。同时尽量傻瓜化, 千万不要认为,自己能够理解的东西,用户也能理解,因为用户是不会像我们一 样对产品深思熟虑和了解透彻之后再使用的
减少界面
尽量减少界面间的交互,避免新页面切断了用户使用的流畅感。对于移动 APP产品,如果在一个页面里能够交互完成的内容,尽量减少页面的切换,当然 前提是考虑了系统的负载。例如:搜索功能,触击搜索按钮后平滑展开输入框, 同时展开虚拟键盘。例如:选择功能,触击后展开选择器,在选择器里连续触击 某条选项两次完成选,或者选中某条选项后再触击完成。如上两条简单的示例, 都是可以在当前界面内完成的。在当前界面平缓交互出来的元素给用户在体验上 更加流畅,同时也让用户觉得只是在原有界面上载入了新元素,用户感观上只需 要接受新的元素。而新界面突然切断用户使用的流畅感,也就是说用户的思维需 要进行切换,需要重新接受并认识新的页面,就像进入了另一间屋子。
概念内化
避免概念输出,要尽量以用户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达设计。这个取决于产品的 定义和用户群体,避免内部概念或行业概念的输出,例如房地产行业,你对购房 者说租售比(租售比不是百分比数值),绝大多数用户肯定不懂,如果你对购房投 资者说租售比,他们肯定知道。所以在产品设计中,元素和内容的表达需要考虑 用户的定位,针对目标用户群体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达,使用通俗化的语言和通俗 化的元素。如果无法避免的要使用概念,那么就当在周边有协助解释,例如边上 有一个问号按钮,点击后显示一个描述层。
信息交互
基于信息层面的交互,应该简单自然易懂。信息层面的交互是最直观的交 互,因为他本身就能给用户直观的信息反馈,因此信息的本身应该简单易懂, 不要让用户莫名其妙,同时交互要符合用户期望模型及下意识行为。
简洁元素
减少视觉元素的堆叠,提高交互元素的辨识,合理隐喻交互元素。产品设 计中的视觉体验也很重要,如今简洁风格是一种设计趋势,复杂的元素会增加 用户的识别成本,用户需要接受和学习的元素过多容易造成审美和使用的疲劳, 特别是元素没有统一的连贯性,所以界面越简洁越好,元素越少越好,可大大 减少视觉上的信息接受量。比如移动APP产品中使用图形隐喻时,需要参考第4、 7条,在移动产品中,由于界面大小的因素,我们经常会遇到用图标做功能按钮, 因此按钮的图标就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体验认知。例如普遍的圈型箭头是刷新、 心型是关注、星型是收藏、齿轮是设置 等等。我们在采用图形隐喻功能的时候, 应当考虑用户的认知,避免用户学习和识别的成本。
明确结构
合理划分界面的逻辑结构,按照不同的内容与功能进行划分,突出结构主次。 合理划分和突出界面的层次,可以减少用户的负担,提升操作效率。特别是移动 APP产品,由于移动设备的屏幕空间有限,简洁的层次结构和明确的界面区域, 可以大大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第9条和第10条都是比较偏向于视觉体验,主要 是通过布局和色调来增强用户体验,从而影响用户的操作行为,并且清晰明了的 界面结构和内容,可以高效的告诉用户在那里,退路在那里,能够去那里。以上 十条理论,也许对你有所启发,也许使你更加迷茫,但是当我们掌握了这些理论 性的知识之后,再去体验各类产品(不局限于某一类),了解他们的交互和展现形 式,然后再和大家分享交流,从别人的眼中再了解另一个角度的反馈,通过这样 的理论学习和体验积累,如果能坚持每天玩一款产品,我相信用不了一个月,绝 对能够对“体验设计”的知识有所掌握。
其它文章